崔寔
崔寔(生卒年不详),字子真,又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今属河北)人。名儒崔瑗之子。中国东汉文学家、政论家。崔寔出生名门,少沉静而好典籍。崔寔明于政体,吏才有余,遂论当世便事数十条,名之为《政论》。后拜议郎,迁大将军梁冀司马,...
崔瑗子。少沉静,好典籍。桓帝时拜议郎,与边韶等著作东观。出为五原太守,教民纺织,巩固边防,匈奴不敢犯。征拜议郎,与诸儒博士共杂定《五经》。旋以为梁冀故吏,免官。后起为辽东太守,召拜尚书,称疾免归。著《政论》,抨击时政;又著《四民月令》,记当时地主田庄情况及各种农作物种植方...[人物]
李寔,字公实,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仁宗庆历中官太常博士、监零陵市征。嘉祐六年(一○六一)迁秘书省校书郎、陕州主簿。事见《宋诗纪事补遗》卷一二。[人物]
黄寔,字师是,陈州人。登进士第,历司农主簿,积官提举京西、淮东常平。宋代官员
张寔(271年—320年),一作张实,字安逊,安定(今甘肃泾川)人,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建立者。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八世孙,他是前凉武王张轨之子,张轨死后继任凉州刺史。公元316年十一月,西晋灭亡后,张寔于公元317年建立前凉,在位7年,被部将刺杀,终年50岁,葬于宁陵。史称昭公,...
刘寔,彭城绥里(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宋宗室,桂阳县侯刘义融之子。刘宋太子舍人。南北朝刘宋宗室
宇文寔,字乾辩,北周明帝宇文毓第三子,生母不详。北周明帝宇文毓第三子
司马寔,字景深,西晋宗室,齐献王司马攸的儿子。司马赞死,代赞继广汉殇王司马广德后,改封北海王。永宁初,加平东将军,代齐王冏镇许昌。累官侍中、上军将军。西晋宗室
拓跋寔君(?-376年),一作拓跋实君,鲜卑族,代国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庶长子,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伯父。拓跋寔君禀性愚昧,残忍无仁道。建国三年(340年),拓跋什翼犍将新归顺的百姓分成南、北二部,各自设置大人监察,拓跋寔君负责监察南部。当初,拓跋什翼犍因弟弟拓跋孤推...
陈寔(shí)(104年—187年),字仲弓。颍川许(今河南许昌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人。东汉时期官员、名士。少为县吏都亭刺佐,后为督邮,复为郡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将军府。司空黄琼辟选理剧,补闻喜长,宰闻喜半岁;复再迁除太丘长,故后世称其为“陈太丘...
拓跋寔(?~371年),云中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人,鲜卑族。北魏皇帝祖先,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儿子,道武帝拓跋珪的父亲。仁德孝顺,成为代国世子。建国三十四(371年),平定辅相长孙斤谋反,伤重而死。北魏建立后,追尊为献明皇帝,安葬于云中金陵。北魏宗室
李延寔,名禧,字延寔,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北魏外戚大臣,凉武昭王李暠玄孙,尚书仆射李冲长子。出身陇西李氏仆射房,温和善良,门荫入仕,起家太子舍人。宣武帝即位后,承袭清渊县侯,累迁左将军、光州刺史。孝庄帝即位后,作为母舅的身份,超迁侍中、太傅、录尚书事,受...
崔瑗(77—142),字子玉,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东汉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学者。书法方面尤善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撰有《草书势》,文见《晋书·卷三十六·卫恒传》。崔瑗的草书,后世评价很高。后来张芝取法崔、杜,其书大进,成为汉代草书之集大成者...
崔瑗崔瑗是汉代名书法家,尤善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后来张芝取法崔、杜,其书大进,成为汉代草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草圣”。对于崔瑗的草书,后世评价很高。“草圣”张芝自云“上比崔杜不足”。...[人物]
崔述,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崔林之子,崔林死后,其子崔述世袭安阳乡侯爵位。三国时期魏国崔林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