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春秋
楚昭王(约前523年―前489年),芈姓,熊氏,名壬,又名轸(珍),楚平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前516年,楚平王去世,不满十岁的太子壬继位,是为楚昭王。楚昭王是楚国的一位中兴之主。春秋楚国君主熊壬
王汉秋,清安邑(今山西运城县)人,寓居台南。性慷慨,重然诺,家仅小康,后以此荡其产,晏如也。尤眈吟咏,吐属清爽。乙未之役,避居厦屿,未几客死,施士佶有诗悼之。[人物]
吴王僚(?-前515年),姬姓,名僚,号州于,吴国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吴王夷昧之子,春秋时期吴国第23任君主(前526年-前515年)。公元前527年,吴王夷昧去世,吴王僚继位。公元前515年,吴王僚被其堂兄弟公子光的刺客专诸刺杀。春$...
楚庄王(?—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的战国楚简文写作臧王),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谥号庄。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华夏文化之外,自庄王称...
乐王鲋,谥号桓,史称乐桓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为人有谋,但贪财。
王象春(1578~1632)明末诗人。原名王象巽,字季木,号虞求,别号山昔湖居士,新城(今山东淄博市桓台县新城镇)人,清初文学家王士祯从祖。万历三十八年进士第二,官至南京吏部考功郎,终因刚直而免官归田。象春才气奔轶,诗宗前后七子,诗文结集为《齐音》...[人物]
鬼谷子(公元前400—公元前320年),姓王,名诩,又名王禅、王利,号玄微子。华夏族,一说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朝歌(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人;一说是战国时期魏国邺(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人。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纵...
楚文王(?-前675年),芈姓,熊氏,名赀。楚武王之子,母为邓曼。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前690年-前675年在位)。楚武王五十一年(前690年),楚武王在伐随途中去世。熊赀继位,是为楚文王。在位期间,多次迁都,建设为郢。北上征伐,先后兼并申...
王叔桓公(生卒年不详),姬姓王叔氏,王叔国(今河南省孟津县)人,春秋时期王叔国第2任君主,周僖王的孙子,王叔文公的儿子。周襄王二十八年(前624年)冬,晋以江故告于周。王叔桓公、晋国阳处父讨伐楚国以救江国...
王叔文公(?-前624年),姬姓王叔氏,名虎,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人,春秋时期王叔国第1任君主,周僖王的儿子,周惠王的弟弟。周襄王时代,以天子的叔叔的身份建立王叔国。作为周朝的卿士,因为谥号文,所以称之为王...
中山王,古代封爵之一。分为中国中山王和琉球中山王。中国中山王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山国,其国王姬厝开始称王。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刘启封其庶子刘胜为中山王,建立中山国,后来中山国几经废除和建立,其君主都称为...
楚武王熊通(?-前690年),芈姓,名通,一称熊通。楚国丹阳人(今湖北宜昌)。若敖之孙,蚡冒之弟,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武王熊通即位后,立下“欲以观中国之政”的奋斗目标,着力向东、北两面扩展领土。曾三次遣军伐随,并于第二次伐随时自尊为王。楚武...
楚厉王(?―公元前741年),芈姓,熊氏,名眴,亦称楚蚡冒,楚霄敖长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758年―公元前741年在位。公元前758年,楚霄敖去世,熊眴继位,是为楚厉王(亦称楚蚡冒)。楚厉王在位时期,开疆拓土,征服陉隰,使楚国实力增强。公元前741年...
王叔陈生(生卒年不详),姬姓王叔氏,王叔国(今河南省孟津县)人,春秋时期王叔国第3任君主,王叔文公的孙子,王叔桓公的儿子。周灵王四年(前568年),周灵王派王叔陈生到晋国,晋国扣留他。士鲂到京师,...
玄元皇帝(xuányuánhuángdì):唐朝奉李耳为始祖,唐高宗李治于乾封元年(公元666年)二月追号为"太上玄元皇帝";唐明皇李隆基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正月加尊号"大圣祖"三字;天宝八载(公元749年)六月又加尊号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见《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