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训
李思训(653年-716年),字建睍,一作建景。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宗室、官员、书画家,唐太祖李虎玄孙、华阳县公李孝斌之子。李思训出身宗室,起家常州参军,二十岁前后任江都县令。武周时期,避祸隐居。唐中宗复位后...
画坛父子:李思训江帆楼阁图与李昭道明皇幸蜀图(百幅中国名画)唐李昭道明皇幸蜀图绢本设色55.9×8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宋-元画神品上《明皇幸蜀图》并非李昭道的原作,是接近二李风格的唐画宋摹本。唐李昭道(传)仙山楼观图卷绢本...[人物]
杨思训,观国公杨恭仁子,弘农华阴人,袭爵。显庆中,历右屯卫将军。右屯卫将军
李承训(620年后-626年),祖籍陇西成纪,唐高祖李渊之孙,隐太子李建成第四子。武德三年(620年)李渊将李建成之子李承宗、李承道,李世民之子李承乾、李恪以及当年才出生李泰封王,却没有封李...
李训,唐高祖李渊之孙,韩王李元嘉长子,高祖时封颍川王,早卒。唐朝颍川王
李思诲,[唐]唐宗室,长平王李叔良之孙、李孝斌子、画家李思训(653―716)弟,李林甫父,扬州参军,仕至朝散大夫。唐朝朝散大夫、长平王李叔良之孙
李静训(600年-608年),字小孩,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北周大将军李贤曾孙女,光禄大夫李敏之女。自幼深受外祖母北周太后杨丽华的溺爱,一直在宫中抚养。隋炀帝大业四年(608年),殁于宫中,时年九岁。杨丽华十分悲痛,以厚礼葬之。1957年,在西安城西发现了...
武崇训(?—707年),武三思的第二个儿子,封高阳郡王,娶唐中宗李显与韦皇后之女安乐公主。武崇训本性不坏,只是无奈于自己的身份。武崇训称得上是一个孝子。唐朝高阳郡王
李宗思,字伯谏,福建路建宁府建安县(今福建建瓯市)人,南宋理学家朱熹弟子。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进士。乾道八年(1172)七月,赴淮南西路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任州学教授,后转任福州福清县(今福清市)知县。著有《礼范》、《尊幼仪训》。南宋官吏
李菁训,1922年出生,法库县孟家乡孤树子村人。1928年至1931年,在孤树子小学读书。1931年至1933年,在法库县城内第三小学(高小)读书。1934年至1937年,在法库县国民高等学校读书。1937年1月至1938年12月,在奉天(沈阳)市小河沿第一工科高级中学读书。1939年1月至1942年12月,在哈尔滨...
李思恭,李晟祖父李晟,字良器,陇右临洮人。祖思恭,父钦,代居陇右为裨将。贞元四年三月,诏为晟立五庙,以晟高祖芝赠陇州刺史,曾祖嵩赠泽州刺史,祖思恭赠幽州大都督。庙成,官给牲牢、祭器、床帐,礼官相仪以祔焉。唐朝名将李晟祖父
李思文,唐朝时期历史人物,李勣次子,武钦载之父,官拜润州刺史。历史人物
李思诚(1560年~1630年),字次卿,号碧澥,南直隶扬州府兴化县(今江苏兴化)人。李春芳之孙。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为人清高正直,著有《真懒斋集》行世。(概述内图片来源:清人摹绘《李思诚夫妇容像轴》...
李思冲(?~707年),字号不详,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唐代将领,中书令李敬玄的儿子。出身赵郡李氏南祖。参加神龙革命,授工部侍郎、左羽林将军。景龙元年(707年),跟随皇太子李重俊、名将李多祚、成王李千里等发动政变,事败被杀...
李思孝(1905年6月--1942年春)原名李慕先,曾用名李焕章,李少农,夏津县郑保屯镇珠泉屯村人。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自幼读书,在珠泉屯县立第二高等小学读书时,受进步教师任华一的影响,经常阅读《新青年》、《中国少年》、《曙光》等进步书刊,参加了“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