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眼
杨大眼(生卒年不详),武都郡(今甘肃省武都区)人,氐族。北魏时期名将。后仇池国主杨难当之孙。杨大眼少有胆量,以行走迅捷著称。北魏太和年间,杨大眼被选为军主,后迁统军。从魏孝文帝元宏南征时,屡建军功。景...
释大眼,越州萧山(今属浙江)人。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游京师,寓报慈寺,与进士名坚往还。事见《青琐高议》别集卷六。[人物]
杨大雅(965年-1033年),初名侃,字子正,宋州人。因避宋真宗旧名改大雅。靖恭诸杨虞卿之后,随其祖杨邸挈族寓居宋州(今河南商丘县南)。少好学文,躬履俭约。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进士,历光禄寺丞,知新昌县,直集贤院,因不附权贵,二十七年未升迁。...
杨大章,字海樵,武陵人。嘉庆己卯举人。有《海樵遗诗》。[人物]
杨大光,字仲约,成都(今属四川)人。与冯时行等同游梅林。事见《成都文类》卷一一。[人物]
杨太赤(?~?),略阳清水氐人,为阴平国国君。北魏名将傅竖眼曾经派虎威将军强虬与阴平王杨太赤率军攻击白水城(四川广元青川县东北的沙州镇江边村)的南梁军,斩杀南梁将军杨兴起,光复了白水城。南北朝阴平国国君
光宗以疾久不省重华宫,大全三上疏以谏。宁宗即位,累迁司农寺丞,为《高宗实录》检讨官。韩侂胄欲得知名人士为羽翼,有力荐大全者,大全笑谢,不往见。次日即请补外,知金州,病卒于道。[人物]
杨华,南朝梁大臣。氐族。武都仇池(今甘肃成县西北)人。本名白花。北魏名将杨大眼子。少有勇力,善骑射,容貌雄伟。北魏孝明帝时,因胡太后逼与之通,惧祸,率其部众南奔于梁。累征伐有战功,历官太仆卿、太子左卫率,封益阳县侯。梁末侯景之乱,妻子为景部...
杨溥(1372年—1446年8月6日),字弘济,号澹庵。湖广石首(今湖北石首)人。明朝著名政治家、诗人、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荣并称“三杨”,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南杨”。建文二年(1400年),杨溥登进士第,授翰林编修。永乐初...
杨溥(1372年—1446年8月6日),字弘济,号澹庵。湖广石首(今湖北石首)人。明朝著名政治家、诗人、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荣并称“三杨”,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南杨”。建文二年(1400年),杨溥登进士第,授翰林编修。永乐初年,任...
杨戬,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二郎神衍生的神话与文学形象,号清源妙道真君,俗称灌口神、灌口二郎、杨二郎等。二郎神信仰成于唐代,兴盛于两宋,其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几经衍变,终形成了劈桃山救母(神话中救母成功)、担山赶日的杨二郎传说,在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封神演...
杨凌,中唐人,与其兄杨凭、杨凝并称“三杨”,因官至大理评事,又称“杨评事”,著有《杨评事文集》。柳宗元为其书作《杨评事文集后序》。[人物]
杨凌,中唐人,与其兄杨凭、杨凝并称“三杨”,因官至大理评事,又称“杨评事”,著有《杨评事文集》。柳宗元为其书作《杨评事文集后序》。
出身弘农杨氏,曾担任散骑侍郎、谏议大夫杨彰之子。西晋外戚大臣杨珧之孙
杨约(生卒年不详),字惠伯,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北魏辅国将军、谏议大夫杨暄之孙,北周汾州刺史杨敷之子,隋司徒杨素的异母弟。隋朝宦官。杨约在孩童时,曾经爬树堕地,为树杈所伤,因此竟为宦者。他性情沉静,内多谲诈,好学强记。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