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显传
释法显,住襄州普宁禅院(《景德传灯录》卷二四)。[人物]
法显(334年—420年),东晋司州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地区)人,一说是并州上党郡襄垣(今山西襄垣)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早在399年,法显等从长安出发...
释显,平江府(今江苏苏州)人。住平江府宝华寺。为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四、《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诗二首。[人物]
蒋显(?—264),荆州零陵湘乡(今湖南湘乡)人,是蜀汉丞相蒋琬的次子,官拜太子仆。邓艾偷渡阴平后,后主刘禅投降,派蒋显到剑阁传旨给尚在与钟会对峙的大将军姜维。钟会爱其才,留自己用。不久,钟会之变,为众魏将所攻灭,蒋显也死在乱军之中。
一位是汉朝石显,西汉元帝时佞臣。字君房,济南(今章丘县西)人。年轻时因犯法受腐刑(班固也说他有妻子)。
释显殊,住婺州西塔,乃青原下十世,泐潭澄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五)。[人物]
陈显,开建县(今广东封开县)人。明嘉靖三十四年(一五五五)贡生。官迁江县知县。有《梅花百咏》。清康熙《开建县志》卷八有传。[人物]
姚显(?~约413年),字子章,南安郡赤亭县(今甘肃省陇西县)人。后秦宗室大臣,封爵常山公,历任卫大将军、尚书令、司隶校尉、太尉。武昭帝姚苌之子,文桓帝姚兴之弟。姚显清秀明发,文武兼才。为官十余年,政务未曾出现纰漏,门下宾客如云,谦虚传受,对待名士以布衣之礼,...
苻法(?~357年),字永则,小字阿法,祖籍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出生于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氐族。前秦宗室大臣,官至丞相、录尚书事,封爵东海公。惠武帝苻洪之孙,文桓帝苻雄之子,宣昭帝苻坚之兄。苻法才兼文武,神器秀拔,初与广平王苻黄眉、东海王苻坚...
显谟,字言成,吴县人。[人物]
周世显,也有记载称周显,生卒年不详,为明朝崇祯帝之女长平公主之驸马。在民间传说和戏剧中将他和长平公主的故事改编成了多个版本,也被屡次搬上荧屏,但其中大多数都是经过艺术创作,缺乏史实。往往只歌颂他们为国捐躯的悲壮伟大,而忽略历史上的委曲求全。明朝驸马
元显和(?~525年),字显和,河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北魏宗室大臣,景穆皇帝拓跋晃曾孙,左仆射元丽之子。元显和少有节操,起家司徒(崔光)记室参军,后出任徐州长史。孝昌元年(525年),率军平定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乱,兵败被杀。孝庄帝建义初年,追赠秦州...
惠显(1768~1841):富察氏,满镶黄,生员,道元、七,皖按,三、十一,闽布,六、八,命到京,九月太仆寺,七、三,左副都,旋调驻藏办,九、八,理左,仍留驻藏大臣任,十、七,盛刑侍,十月离驻藏大臣任回京,十一、二,理右,三月工左,十二、正,归化城副,十七、十,命到京,廿一、二、廿...
慧显,南海人。俗姓霍。住持峡山寺,明英宗正统间护清远僧会司。寿八十九。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人物]
刘显(?―352年),十六国时期后赵将领。永和七年(351年),后赵皇帝石祗派刘显带领七万士众攻打冉魏政权的邺城,冉魏天王冉闵暗中回到邺城后,带领全部兵马去作战,大败刘显,追击到阳平,斩杀三万余人。刘显畏惧,秘密派出使者请求投降,并请求杀死石祗来作为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