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
蔡邕(yōng)(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yǔ)(今河南省开封市圉镇)人。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著名才女蔡文姬之父。因官至左中郎将,后人称他为“蔡中郎”。最初拒征召之命,后为司徒桥玄所征辟,出任河平长。征召为郎中,参与续写《东...
蔡邕(公元133年-公元192年),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权臣董卓当政时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后汉三国时期著名才女·蔡琰(蔡文姬)之父。[人物]
蔡邕蔡邕,(公元132一192)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蔡邑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干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人物]
蔡贞姬,汉族,出生于陈留圉县,汉末大儒蔡邕之女,姐妹蔡文姬,羊衜的继妻。羊祜的生母。汉末大儒蔡邕之女
王邕,天宝进士。[人物]
蔡睦,字子笃,陈留考城人(今河南开封兰考)。蔡邕之孙(《晋书·蔡豹传》作侄)。少年好学,善辞章,曹魏时曾任尚书。三国时期曹魏官员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详。东汉陈留郡圉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给匈奴人,并生育了两个儿子。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用重金将蔡琰赎回,并将其嫁给董祀...
蔡质,字子文,陈留郡圉城(今河南杞县)人。东汉大臣,文学家蔡邕叔父。汉灵帝,时任卫尉,后为下邳相。下狱论死,撰有《汉官典仪》。东汉大臣
高仁邕是北齐武成帝高湛的第九子,原名为高仁约,封乐浪王。后改名高仁邕,徙封乐平王。高仁邕小的时候被养在皇后住的北宫中,后来琅邪王高俨死后,高仁邕等亲王被监禁。武平末年,高仁邕得到了自由,不过日子过得十分贫寒,北齐灭亡后,高仁邕被迁往...
萧颖士客濮阳时,邕从而受业。颖士赴东府,门人送行者12人,邕赋《送萧颖士赴东府得路字》诗送之。事迹散见萧颖士《江有归舟诗序》、《唐诗纪事》卷二七。《全唐诗》存诗1首。[人物]
李邕(678~747),即李北海,也称李括州,唐代书法家。字泰和,汉族,鄂州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人。其父李善,为《文选》(梁萧统编选)作注。李邕少年即成名,后召为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人物]
姚邕(生卒年不详),字子和,小字黄儿,南安郡赤亭县(今甘肃省陇西县)人,羌族。后秦宗室大臣、音乐家,封爵济南公。文桓帝姚兴之弟。姚邕精通乐曲,有识人之明。弘始年间,赫连勃勃归降后秦,后秦皇帝姚兴异常高兴,对赫连勃勃以特殊礼遇,并对其深信不疑。济南公姚邕对此...
钟邕(238年—264年3月3日),颍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钟毓之子,钟会之侄。景元四年(263年)随钟会征讨蜀汉,灭蜀后被封为亭侯,次年在钟会之乱时与钟会一同被杀。据钟氏族谱记载,钟邕生于魏景初二年,三国时魏臣钟毓之子
张邕(生卒年不详),唐朝汾州别驾,大唐尚父、汾阳郡王郭子仪的六女婿。唐朝汾州别驾
李邕(678年—747年),字泰和,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人。唐朝大臣、书法家,文选学士李善之子。出身江夏李氏,博学多才,少年成名。起家校书郎,迁左拾遗,转户部郎中,调殿中侍御史,迁括州刺史,转北海太守,史称“李北海”、“李括州”。交好宰相李适之,为中书令李林甫构陷,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