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统历
绕三灵是大理白族的传统节日,是农闲时节白族民间自娱性迎神赛会,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每年农历4月22日至24日,春秧插上,稻田翠绿,洱海周围上百村寨的白族男女老少,浓装艳抹,以村为队。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四日,洱海周围上百个村寨的男...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相传南诏细奴罗时,观音于三月十五日到大理传经,因此每年届时,善男信女们便搭棚礼拜诵经并祭之。传统三月街是物资交易以骡马、山货、药材、茶叶为大宗。每到“三月街”期间,远至千里,近到邻县的商人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交易。市场...
4月21日,农历三月初三,少数民族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的发源地—贵州省惠水县好花红镇好花红村,迎来了一帮台湾少数民族“亲人”。两岸少数民族群众踏歌起舞,共庆“三月三”民族传统佳节。台东延平乡乡长胡荣典认为,能和好花红镇结为友好乡镇是再开...
最近甘阳也谈到新时代的“通三统”,并主张融会这三种“传统”。如果以不同的时段来划分,第一种传统可称之为是“以千年计的传统”或简称“千年传统”,这就是中国在它真正面对西方和异己的一个“世界”之前、在漫长的两三千年中形成...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本文深入介绍白族绕三灵这一独特的传统巡游活动。从其起源传说、活动形式、文化内涵等多方面展开,展现了白族人民的信仰、艺术与生活智慧。通过生动的描述和真实的细节,带领读者领略绕三灵的魅力,感受这一古老传统在现代的传承与活力。
本文深入探讨了中国历法中的“三伏”与“三九”两个重要时段,解析了它们的起源、意义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展现了古人对天时的深刻理解与运用。
京剧传统剧目,本剧剧情:明代进士李九经被奸臣陷害致死,留下女儿素萍、儿子凤鸣。素萍被卖入妓院,改名陈三两。在院中结识陈魁,魁财尽,三两拿出私蓄助魁攻读。魁去后,鸨儿把三两卖给一富户。三两愤欲自尽,富户贿赂官府,反告三两。县令李凤鸣受...
藏历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与汉族的农历新年大致相同。藏历元月一日开始,到十五日结束,持续十五天。卓索切玛就是用麦子、酥油、糌粑等制做的供物,简称“切玛”,是藏族人民象征祥瑞的一种吉祥物。卓索切玛做成后放在佛堂或堂屋的供桌上,两边摆上...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二日举行的大理三月街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大理各民族物资文化交流的传统盛会,古代又称观音市或观音会。因于每年农历三月举行,故又有三月街之称。佛教在这一时期成为大理地区上至君王下至平民百姓的主...
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传说最广是关于刘三姐的: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壮族歌墟,是壮族传统文化...
藏历有三大元素,包括藏族文化固有的物候历,由印度引进的时轮历,与及由汉人引进的时宪历。藏历是藏族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而且应用范围非常广,可以测定方位,对气象进行预测等等内容,它是藏族文化的精华,是我国历法文化的遗产。
贵阳南部郊区布依族把“三月三”称为“仙歌节”。罗甸县南部红水河一带,“三月三”又称“枫叶节”。北部坝王河一带,因气温较低,此时枫叶尚小,未能着色,以三月十三日为“枫叶节”。人们为避免山神放出蝗虫伤害庄稼,确保农业丰收,旧有扫寨祭山神...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之精髓,是儒、道两大家都认可并采纳的哲学观,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深远的本质之源,这种观念产生了一个独特的...
说起“三月三”,不仅有民俗活动人气旺,特色美食也格外挑动人的味蕾。五色糯米饭有“坚筋骨、益肠胃、能行、补髓”的作用之说。三月三当天,贵港的街头早餐店也可以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