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论到思想史研究者的态度,他强调研究者必须有“敬”。从中国思想史的角度看,徐先生认为,“敬”的观念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宗教精神向人文精神的过度,这个过度发生在周朝。敬产生于忧患,而忧患则源自殷商时...
这一思想在秦汉法令中也有反映。三者的地位是不均等的。这必然会产生“天人合一”的调和论。“德主刑辅”的法律原则,顺天则时的“司法时令说”,即“春夏行赏,秋冬行刑”,无不体现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关系。
中国战国后期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以教学论为主的、自成体系的教育学专著。对孔子以来的启发性教学思想作了理论的概括,提出了教学要具有预见性,要注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学记》总结了先秦教学思想的精华,...
缺乏思想史方法论的自觉意识和认知,不能不影响到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中国思想史研究难以形成“典范”性,不能说与此没有关系。思想史中的“问题”...
对历史的自觉的思想是历史在人的思想中实现的历史的本质,分析的历史哲学由于最终实现了历史与史观的分析的统一,因而达到了与中国思想在历史问题上互补的境界。虽...
二是如何处理“中国哲学”与“经学”的关系。拙文《“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主要是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论述的。说到底,“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与“中国哲学史”的合法性乃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就国际...
实际上,西方以“IntellectualHistory”或“HistoryofIdeas”所称谓的思想史,它们之间存在着一致性。思想史家鲍曼指出,西方思想史,又称观念史,其概念最早起源于法国启蒙运动,但观念史的研究则在...
在各种解说的基础上,侯外庐通过对中国思想史的系统研究,对该学科进行了明确定位。侯外庐认为,哲学问题是任何思想都不可能逃避的问题。侯外庐认为,真正能够反映中国思想学术史研究的实质内涵的是...
黄宗羲著《明儒学案》,也认为学术史研究就是要全面反映各种学术体现“道”的曲折过程。他也反对把思想学术史研究简单等同于史料汇编。思想学术史的价值在于充分显示学术的个性。王学传人,按其所在地区分成六派,而以江右王门为王学...
提到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不能不提他的另一部清代学术史著作,撰成于1920年的《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延续了《清代学术概论》的思路,从“时...
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发展源远流长,小说创作理论同样也历史漫长,内涵丰富,特征鲜明。古代小说长期受歧视,但还是有一部分有识之士认识到小说这一文体的价值和生命力,发表了一些对小说观念转变和进化有意义的理论见解,由此也萌生了中$#...
按照罗先生的意思,“权势转移”实指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进程中受西潮冲击后的“一系列文化、社会、思想、经济、政治以及军事的大变化”。《权势转移》正是由此入手,揭示近代中国的思$#...
《黄帝内经》起源于轩辕黄帝,代代口耳相传,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汉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
周公提出的“以德配天”,更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明确表达。这意味着,先前的具有人格神意义的“天”遭到了质疑。孟子是把人的道德意识赋予天,然后又以这种有道德意识的天作为人伦道德的本体论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厚的审美意蕴主要源于庄子的“天...
1915年入北京中国大学攻读法律,同时供职于清史馆。1918年他曾与李大钊、周太玄、曾琦等人发起组织“少年中国学会”,翌年7月1日成立大会上,被推选为执行部主任。1936年1月因患脑溢血病逝于柏林。王光祈则认为音乐不是人类生活之外的一种现象,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