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赤壁赋》为行书长卷,其用笔的娴熟、精湛一览无余。
谈谈《赤壁赋》中“景”的作用刘小芬“一切景语皆情语”。细细品读《赤壁赋》,全文紧扣风、月等景物来展开描写与议论,以此来表达作者苏轼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情怀。苏轼正好借明月又看到了“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美景。这样苏轼就使得客心中的...
宋诗富有理趣,以苏诗为杰出的代表。被赦出狱以后,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受到监管而不得签书公事。这歌词,已在欢愉中透露出一缕隐藏在内心的惆怅的思绪。感情和气氛由乐而到悲的转变,主要是为引起下文主客问答关于人生的议论。\"\"人道是\"就是据传说的意思,语气也是并不确定的。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梦见一位道士,...
赵孟頫前赤壁赋赵孟頫书苏轼《前赤壁赋》,并作东坡像于卷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前后赤壁赋》纸本册装,共11开21页,每页纵27.2厘米,横11.1厘米。帖共81行,935字。末署“大德辛丑正月八日,明远...
苏轼《前赤壁赋》放大图北宋苏轼行楷书。素笺墨迹卷。纵23.9公分,橫258公分。字共六十六行。前五行三十六字已缺,由明代文徵明补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乘舟游览黃州城外赤鼻磯,遥想八百多年前,...
由此可见,“曾日月之几何”的“曾”和时间有关,指前次游和此次游相隔时间短。如此,情绪的变化中间有面部表情的变化,有迹可循,层次井然,合乎逻辑。
和今天的赤壁大致吻合,只是里程略有差异,此外赤壁与乌林间的距离则相差颇大。这可能与历史上长江水道的改变有关。另外,在今湖北黄冈县城西北江滨也有一处赤壁。因山形悬然如壁且为赤色,故名赤鼻矶。
原来黄州的赤壁并不是周瑜火烧曹军的地方。不过,黄州的赤壁却因为苏轼这一个差错出了名。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大文学家,就称它为“东坡赤壁”。
二胡谱【赤壁怀古】
赤壁怀古书画文物。本展览以文物、艺术的角度出发,展出赤壁战争前后相关人物的文物资料及作品,另以后世歌咏赤壁的艺术绘画、书法及明清时期的三国小说、戏曲插画,完整描述赤壁及赤壁之战在历史、艺术、文...
赵孟頫后赤壁赋赵孟頫《后赤壁赋》。纸本,册装,共11开21页,每页纵:27.2厘米,横:11.1厘米。帖共81行,935字。文物原属故宫旧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末署“大德辛丑正月八日,明远弟以此纸求书二赋,为书于松雪斋,并作东坡像于卷首。子昂...
赵构草书后赤壁赋卷放大图赵构《草书后赤壁赋卷》,绢本,纵29.5厘米,横143厘米(含画)。清宫旧藏。《后赤壁赋卷》同马和之画《后赤壁赋图》同装,笔法精熟,笔画稍显瘦峻,可见锋梭筋骨,功办极深...
文徵明行草《赤壁赋》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一来自古战争的遗物,怎能不引发诗人对前朝英雄人物和战事结果的慨叹。假若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