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南宋以后,《孝经》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但是舜仍然对父母很孝顺,...
贺知章孝经长卷大图
贤孝•凉州贤孝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贤孝又称“凉州劝善书”,是流布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城乡及毗邻的古浪、民勤和金昌市永昌县部分地区的一种古老而悠久的民间曲艺说书形式。据相关史料,它形成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元末明初。历史上凉州贤孝的演唱者...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西宁市西宁贤孝流传在以西宁为中心的青海东部农业区,它形成于明代中期,因演出节目多以弃恶扬善、彰孝劝化为主题而得名。西宁贤孝使用的伴奏乐器主要是三弦,有时也加入板胡。演出时男女二人结伴演唱,往往男拉板胡,女弹三弦。若一人演唱,则怀抱三弦...
《论语》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位列四书之首。从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上看,孝道观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以来,中国人无论贵贱贫富,都深深地受到这种被称为礼教的熏陶和影响。《论语》中与孝有关的是死亡。儒家孝道十分重视死,把送葬看成是尽孝的主...
戴孝是丰县民间丧葬礼仪的主要表达形式,在丰县民间丧葬仪式上,缝制孝衣和孝帽的过程并按照亲疏远近正确穿戴孝服,称为“破孝”。娘家的人去世,女子当然要回娘家服孝,在以前要经过婆婆批准,如果婆婆批准了,可以回娘家服孝,如果...
制度披麻戴孝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丧服制度。在丧葬上,中国人忌穿华丽衣服,家庭成员会披麻戴孝,称为「上孝」。儿子、媳妇、女儿的关系最亲密,要穿棉制的白色衣裤。戴孝则是在衣袖上端戴上孝布,如果死者是男性,则戴在左袖,女的则在右袖。为了表示...
孔子认为孝敬父母要真心实意,如单纯在物质上满足父母,尚不足以为孝,更重要的是要“敬”,是父母得到人格的尊重和精神的慰籍。”无论父母生前或死后,都应按照礼的规定来行孝。”“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几谏”的原...
在回灵之前,孝子孝妇所穿孝衣是麻衣,回灵之后,全家脱下麻衣,孝子改在右臂挂麻布手圈或乌布手圈,孝妇改在头上插白花,称为带孝。卸孝是在升龛点主丧事完结时,卸下身上一切带孝的标志。丧家开孝的多寡,要以年景和家境而...
在这个意义上,五四思想家对传统孝道的批判是有其合理性的。当下我们要重建孝道,绝不能仅仅将孝道理解为道德教条,而应该进一步追溯其本源,立足于儒家“孝”观念的生活情感本源来重建孝道。应当承认,事实上,这种批判并不是无缘无故的。“爱好父母”就充分...
单种的以《石台孝经》最为典型。宗教石经以珍藏在北京西南房山区的《房山石经》为最大,刻写时间亦最长。可惜,现已毁佚,只有少许残石存留。经成,立于长安务本坊国子监太学讲经堂两廊。后因明朝地震,略有残损,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经文用...
黄道周书法拓本《黄忠端小楷孝经》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明代福建漳浦铜山(现东山县)人,明末著名的学者、书画家、民族英雄。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明亡后抗清,被俘殉国,谥忠烈。清初宋荦说:“石斋先生楷法尤精,所谓意气密丽,如飞...
明孝陵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形制参照唐宋两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陵占地长达22.5公里,围墙内享殿巍峨,楼阁壮丽,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围入禁苑之中。为了保卫孝陵,内设神宫监,外设孝陵卫,有五千到一万多军士日夜守卫。明楼又称“方城”,是明孝陵最后的一重建筑...
孝敬父母这个话题,永远不会过时,自古至今都是“百善孝为先”,古人看来,一切人际关系的发生基础都是孝,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是一个涉及内容面广的话题,既有文化内涵,又有行为礼仪,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积淀。“孝”字当头,长辈在...
日前,大型原创黄梅戏《孝行天下》在滁州大剧院举行首场演出。该剧由滁州市演艺公司精心打造。滁州及孝文化发源地天长等地的千余名观众应邀观看了演出。演出现场,观众们被剧情深深打动,或潸然泪下,或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该剧将真实历史人物“二十四孝”之一朱寿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