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白居易诗中也有长短句,但是总体来说,韩、白杂言诗在数量上更重要是在质量上远不如李白。欲知太白杂言诗之诗学意义,首先当全面了解汉语语音形式的“成文”规律。及其成篇,一归自然,不啻天造地设,又若有定法焉。杂言诗的音...
山中杂诗(南朝)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四句话,四个小景,前两句写静,后两句写动,相对独立,蒙太奇般,令读者怦然心动。值得玩味的是,这四句话,句句不离“山中”。分则为四景,合则为一图。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有山有水,恬静幽雅,自在逍遥,何...
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齐己深为佩服,便将...
因此陶渊明在其田园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极其复杂的。陶侃之后陶家不屑子孙甚多,勋业不继。因此陶渊明存在着双重人格:一是理想人格,一是现实人格。在这一点上,陶渊明无超出同时代人之处。自卑情结的形成使陶渊明一生始终处于自我拯救、不断超越的过程,这一过程又化作他在人生优...
我国戏剧史上有多种以杂剧为名的表演形式,其特点各有不同。元杂剧是一种用北曲演唱的,把唱、念、科、舞有机结合起来表现完整故事的综合性的戏曲形式,它是融合了前代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元杂剧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代各种滑稽表演、歌舞、杂戏的统称。、从唐代参军戏一脉相承下来的一种戏剧形式。据南宋耐得翁《都城纪胜》,宋杂剧有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五个角色。宋杂剧在演出时,“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做正杂剧,同名为两段”。宋杂剧中滑稽、讽...
其说初见南宋邓椿《画继》卷七,有“小景杂画”语。其后,泛指描绘“怪石”、“博古”、“彩蛋”、“床帷”、“花雕”或“彩灯”、“重阳糕旗”等,即既不属于人物画,也不属于花鸟画、山水画的杂画。
时至明代,杂剧演出虽然出现衰落景象,但其创作并未衰竭。尤其是在作家作品研究方面,明杂剧的研究是最为充分的。但进入明代,皇权的力量使本来平民化的杂剧脱离了平民的质朴本色。明杂剧自身的僵化和自我封闭也是导致其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在《明杂剧史》中...
中国杂技历史久远,渊源流长,是中国最珍贵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据吴桥县志记载,吴桥历代每逢佳节有“掌灯三日,放烟火,演杂技,士女喧阗,官不禁夜”的风俗。元朝建立后,首都由河南迁至北京,河北吴桥的杂技更加繁荣起来,影响越来越大,延续至今,吴桥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
南戏最早起源于浙江温州,当其流传至外地,即被称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百年来,以辛亥革命为题材的剧目大量出现在川剧舞台上,这些剧目都具有强烈的民主意识和民权思想,对启迪社会、教化民众,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为后世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编选的《川剧辛亥革命剧本选》由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文艺出版社于2011年10月正式出...
后人于每年正月十六在龙岩寺演出锣鼓杂戏,可能就是为纪念这位战功赫赫的歌舞爱好者的;后来逐渐演变为诸神皆酬的祭祀戏了。解放初,龙岩寺虽被拆毁,但当地群众演出锣鼓杂戏已成为传统习俗,一直得以流传。锣鼓杂戏的演出有一套固定的仪式。
《毛诗》的经学阐释对“雅”的概念阐释比较复杂,其复杂性来自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指《毛诗序》对“雅”的解释,第二个层面主要来自唐人孔颖达《疏》的阐释。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毛诗》经学阐释对雅的内涵界定被唐代诗学直接移植过来...
杂碎、杂烩,乃一菜双名,故又称“李鸿章杂烩”。楚乡湖北遐迩闻名的传统杂烩菜一一全家福,俗称“什锦大杂烩”,这一由明代御膳传入民间的美味珍馐,已成为当地喜庆筵席中经常出现的一道头菜,建国后还被列为山珍海味类的中国名菜。
跳舞要“心无杂念”急躁是从事任何行业的大忌,不管你是为了今后从事这个职业才来学习,还是单纯为了兴趣爱好学,急躁的背后一定隐藏着一颗急于炫耀的心,要给周围的人看,我们已经学有所成。说到底,搔首弄姿的做法还是对自己不够自信,以为必须靠夸张的动作和眼神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