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杜甫草堂内溪流环绕,亭台池阁掩映在花木丛中,是一处极具文化气息的园林。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至衰的交替时代,经历了唐中期的“安史之乱”,他的许多诗篇,真实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种种社会现象,被誉为“诗史...
只有杜甫的诗歌在传唱由我市作家程韬光总策划的音乐话剧《杜甫》继在上海成功公演后,11月15日~18日将在国家大剧院连演4场。该剧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由著名话剧导演张广天编剧和导演。继上海、北京演出后,该剧还要到国内、国外巡演,使杜甫走...
唐肃宗对杜甫长途跋涉投奔朝廷,表示赞赏,派他一个左拾遗的官职。唐肃宗虽然给杜甫这个官职,可并没重用他的意思。由于杜甫的诗歌大多是写安史之乱中人民的苦难,反映了唐王朝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所以,人们把他的诗篇称作“诗史”。
杜甫始终不能忘怀国事,即此可见。简析这是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草堂时所作。“江村八九家”,是作者身之所在,是个寥落的江村。这是愤世之言,不可坐实。此诗是杜甫生活史上一个转变的标志。
杜甫一生有不少朋友,严武是其中重要的一位。尤其是杜甫居成都期间,严武在生活上曾给杜甫以切实的帮助,杜甫也曾应邀入幕,二人关系空前密切。实际上也正有多种史籍记载,杜甫曾有酒后对严武失礼的事。第三种是怒至...
一杜甫反思的问题之一是,对六朝作家庾信的评价。在这里,杜甫能够全面考察庾信一生的创作,看到其文章老而更成的一面,指出其健笔凌云意气纵横的风格。二《戏为六绝句》所涉及的问题之二是对“四杰”的评价。首先是关于“四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问题,杜...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与李白并称为文学史上的“双壁”。杜诗被誉为“诗史”,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柳永可以说是最典型的代表。与柳永不同的是,杜甫涉及女性的诗歌在其作品中并不占主导地位,仅占其诗歌...
王倚集三《病后过王倚饮赠歌》,杜甫作于天宝十三载,困居长安时,赠歌极道王倚敦笃交谊。杜甫于天宝五载归长安为郑潜曜之门客,并从汝阳王琎游,始友王维。
这类内容的诗在杜甫吟酒诗中占的比重较小。其遭遇往往在吟酒诗中得到反映。诗人悲叹自己的穷困潦倒,实际上是间接地悲国破,悲民穷。再次,语短情长。就杜甫全集来说,诗人受历史上名家影响是较多的。杜诗受陶诗之影响由此可见。受其影响突出的有白居易、黄庭...
在那首诗中,杜甫称花敬定为猛将,并说“学语小儿知姓名”,可见花敬定当时在成都的影响。在这里,无论是敬称或爱称,都是杜甫出于对花敬定的尊重。锦城,又称锦官城,古为主管织锦之官府所在,故城在今成都西南。另一种观点则以为杜甫只是赞美乐曲之...
宋祁认为,杜甫的律诗善于陈述时事,律切精湛,气魄宏大,是“诗史”。胡宗愈认为,杜甫的诗歌抒情与叙事结合,表现个人与反映时代统一,是“诗史”。用“诗史”称杜甫诗歌始于晚唐孟架,改于北宋宋祁,成于北宋胡宗愈。孟架规定“诗史”的乱离背景,...
诗歌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赏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复地的大动乱,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
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历初杜甫居夔州时。依常法,咏物诗以曲为佳,以隐为妙,所咏之物是不宜道破的。不独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这真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三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飞鸣。“无意绪”是孤雁对着...
郭沫若先生的《李白与杜甫》一文中强调儒家思想对杜甫的影响,并认为这对杜甫的“阶级意识”“门阀观念”“功名欲望”起了决定性作用。忧国忧民思想的表现之一——忠君爱国传统的儒家观点认为,忠君即是爱国。孟子则宣扬“大一统”,力主以“仁政”统...
命运多舛的杜甫,大约在其56岁时写了《登高》一诗。这一“哀”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如果说“清渚白沙”让回飞的鸟儿总算有一个归宿的话,那么,这里的“飞鸟”则成了杜甫有家难归的反衬,使“哀”情更加浓厚。读此联,杜甫向着萧瑟秋风,悲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