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作为古代文字学的经典之作,由东汉学者许慎编纂,系统分析了汉字的形、音、义,共收字9353个。该书不仅是中国第一部分析解说汉字形义、辨别声读和考究字源的字典,还沟通了古今文字,为...
自印雁阵行行列,蝉联字字安。这些印本和翟金生的泥活字,近年都不断有所发现。经研究认为这是制造阳纹反刻字的母范。乾隆皇帝看后,立即批了“甚好,照此办理”。先后印书134种,共2300多卷,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木活字印书。乾隆皇帝认为活字$...
它的产生是人类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而真正可以称之为“文字之母”的,应该是图画。这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图画文字,其年代距今已有4800多年。因为这种图画文字是刻画在...
据史料记载,清代以前,锡伯族使用一种“非清非蒙”的语言。很多人认为,此语言叫“吉甫西”语,锡伯族被满族征服、编入满洲八旗之后,才逐渐改用了满语。1764年,一部分锡伯族军民迁到新疆伊犁,使锡伯语口语得到新的发展,并一直沿续到现在。锡伯族文字共有...
本文探讨了《说文解字》一书对于揭示汉字起源与演变的重要意义。通过该书,我们了解到汉字从甲骨文到现代简化字的演变历程,以及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承载着...
明清时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也按照《千字文》中的文字顺序来编号。尧舜让帝位尧是黄帝的后代,16岁时被推选为部落首领。尧在位的几十年,国家井井有条,百姓过着幸福的生活。有人向他推荐他的儿子,尧却说他的九个儿子都不适合管理国家。舜接任后,...
研究汉字的起源问题,在国内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史学家徐旭认为,文字的出现,应与仓颉有关。到了现代,有人在承认仓颉的同时又扩大了造字者的队伍。今南乐县城西北35华里吴村有仓颉陵、仓颉庙和造书台,史学家认为仓颉生于斯,葬于斯。这座已有1800余...
清代补服、补子清朝补服,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小。是清代主要的一种官服,穿着的场所和时间也较多。方形补子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圆形补子为皇亲贵族所用,方形补子为...
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文字,记录国学典籍的则主要是汉字。文字最早的叫法是“文”,本指彩色交错的现象或图形。刻写文字或刺画花纹图案也可称“文”。至于“字”,本来也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怀孕、生...
清代补服、补子清朝补服,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小。是清代主要的一种官服,穿着的场所和时间也较多。凡补服都为石青色。方形补子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圆形补子为皇亲贵族所...
清代补服、补子清朝补服,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小。是清代主要的一种官服,穿着的场所和时间也较多。凡补服都为石青色。方形补子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圆形补子为皇亲贵族所...
清代补服、补子清朝补服,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小。是清代主要的一种官服,穿着的场所和时间也较多。凡补服都为石青色。方形补子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圆形补子为皇亲贵族所...
清代补服、补子清朝补服,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小。是清代主要的一种官服,穿着的场所和时间也较多。凡补服都为石青色。方形补子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圆形补子为皇亲贵族所...
据史料记载,清代以前,锡伯族使用一种“非清非蒙”的语言。很多人认为,此语言叫“吉甫西”语,锡伯族被满族征服、编入满洲八旗之后,才逐渐改用了满语。1764年,一部分锡伯族军民迁到新疆伊犁,使锡伯语口语得到新的发展,并一直沿续到现在。锡伯族文字共有...
中国朝鲜语除“济州岛方言”外,其他五个方言在朝鲜族聚居地均能找到其代表性地区。朝文共有28个字母,其中辅音字母17个,元音字母11个,音节中先排辅音,元音居后。现行朝文字母共有40个,其中辅音字母19个,元音字母2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