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渊
元王渊花鸟画。元王渊花竹锦鸡图绢本设色175.7×110.1cm故宫博物院藏。王渊王渊,生卒年不详,元代画家。桃竹锦鸡图该图上有王渊款:“至正已醜(1349年)王若水爲惠明作桃竹錦雞圖。”钤私印两方。元王$#...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由陆九渊创立,王阳明集其大成。陆九渊质疑朱熹两个世界的理论,从各方面对朱学提出尖锐批评。意志定向作用,赋予主体行为的专一性。自慊是指主体由于行为合乎内在意愿而产生的一种愉悦感和满足感。致良知即是将本然之良知化为明觉之良知。致良知之致,有达...
陆九渊借鉴佛道的心本论,认为人心是万物赖以存在的根据。尽管陆九渊认为人心中蕴涵着儒家伦理,但他并不否认理的客观性,并不认为宇宙之理是人心的产物。他认为理既普遍存在于天地之间又存在于人心。
考诸渊明诗文,可见其对家族历史的自豪感。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的,享受权利的同时要为此付出代价。实际上其辞官深层原因是其质性与官场不和。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序中明确指出“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渊明此间思想转换仍以鸟意象传达。
魏正始间,何晏作《道德论》、《论语集解》,王弼作《周易注》、《老子注》,提倡“贵无”,认为“有”(物质)生于“无”(精神)。在政治上提出以“无”为本,以“有”致用。以“无”为“自然”,以“有”为“名教”(伦理纲常),认为名教出于自然主张君主无为而治。陶渊明实为东晋...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读山海经》是陶渊明隐居时所写13首组诗的第一首。诗人在如此清幽绝俗的草庐之中,一边泛读“周王传”,一边流览《山海经图》。“周王传”即《穆天子传》,记叙周穆王驾八骏游四海的神话故事;《山海经图》是依据《山海经》...
审美功能在使个体精神的安宁和超脱方面对陶渊明极为重要。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文学对陶渊明的人生而言,意义弥重。但陶渊明并没有那么超然,子女的教育问题困扰着他。因此文学化、文字化的生活才是陶渊明的心灵鸡汤。陶渊明的这种审美化的人生态度,对后...
以此可知,任渊名子渊,三江人。执经,指执经书,从师受业。新与青神邻近,任渊从黄庭坚学诗当在其少年之时。此年任渊约二十一岁。许尹序称任渊“尝以文艺类试有司,为四川第一”。彼其臣君,仗义而行,正大如此;是以海内之士,心与而诚服之,举无异论。此年任...
摘要:关于陶渊明的人格分析,向来有不少意见。
其中一面直径165厘米,高67.5厘米,重300多公斤,让一个中等身材的人躺在鼓面上伸展四肢也不会露出鼓边之外,堪称“铜鼓之王”。“铜鼓之王”,它体态庞然,花纹精细,鼓面中心有八道光芒的太阳纹,外围用突起的同心圆弦纹分成五道晕圈,各晕圈内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单线旋出的云纹和菱形套...
自然与自由相关,陶渊明及魏晋人士对自然的渴望,实际上象征了他们对形体自由和精神自由的双重渴望。就这样,陶渊明在仕与隐之间几度往返、徘徊并痛苦着。一般的隐士是使生活道德化,而陶渊明是使生活艺术化。陶渊明是魏晋玄学的终结者,代表了魏晋玄学的最高成就。
魏晋的士人们已经从自然的关照中反观自身,从自然事物中感觉到一种生命的意识,这种生命意识也深深的影响了陶渊明的诗歌创作。其中前两个方面具有紧密的联系,做为个体存在的生命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实现自己自然而然的率真个性,才能摆脱世俗、功利、名位对自己的束缚。陶渊明思想的核...
从这三个方面阐述陶渊明偶像的形成原因。这些原因使得陶渊明形象日益变成概念化的偶像,因此需要对这些原因进行分析以便更为全面地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这并不意味着其对世人的影响式微。在此风气下,对陶渊明形成多样而易变的个性产生极大影响。这说明在接受的开端,...
然而天妒英才,颜渊也是短命的,正当盛年时却不幸去世,令人扼腕叹惜。一件是表示对颜渊之死的极大悲痛。另一件则是孔子拒绝了颜路卖车厚葬颜渊的请求。对于颜渊之死,孔子的确是异常悲痛的,但是在对待颜渊的丧葬问题上,孔子的表现在现在看来似乎与上面所提...
9月12日19:00,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影视戏剧学院2009级表演系一班2012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参演话剧《渊》在北音黑匣子小剧场拉开首演序幕,北音影视戏剧学院孙凤兰院长、表演系吴迪主任等领导出席现场观看了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