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苏轼后裔苏泽民的专著《苏东坡在江苏》,笔者获益颇丰,不禁追溯起驰名遐迩、誉满文坛的诗仙。46年前,奉调入蜀,在峨眉山下、岷江之畔的眉山工作达20个春秋。在大量阅读谱牒、典籍和作笔记过程中,他形成整理、编撰《苏东坡在江苏》的理...
苏轼通判杭州时,二人交往甚密。过去的太子少师欧阳公喜好读书人,称为天下第一。因此完全招来了天下的豪杰俊才,从普通人而显名于人世的已经很多了。翟公的宾客,在死生贵贱之间辜负了他,欧阳公之士,在瞬息俄尔之时背叛了他。翟公怪罪于宾客,然而欧阳公却责备自己,他和读书人的感...
近日得闲翻阅几种介绍宋词的文本,其中对苏轼《水调歌头》的解说,似都有不恰切不及意之嫌。笔者认为应入情入理理解苏轼情怀: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关云长荆州刮...
浅说苏轼词的豪放风格张华霞苏轼的词在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豪放便是其词的主要风格。苏轼是第一个用“豪放”作词的,并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下面,我以该首词为例浅谈其具体写作特点。人物形象有...
苏轼的书法重在写“意”,走自己的路。世传苏轼书法真迹有近30件,早中期作品以《治平帖》为最,帖后有明文徵明跋,考为其30余岁所作。苏轼的楷书极少,从《前赤壁赋》和《祭黄几道文》二作可以看出,书作与严谨的唐楷大相径庭,不仅字形多欹侧而向左...
检讨王琦所言,他否定此诗为李白所作,又进而推测其出自“乩仙之笔”,或“好事者为之”。下面试详为说之,不足之处,尚乞方家予以批评、指正。在《东观馀论》指出此诗为李白所作之后的很长时间内,这一说法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所有这些疑问归结起来,使我们不能不对黄伯思《东观馀论》的说法产生怀疑...
苏轼正是那时文人兼画家的代表,也是朱竹的创始人。苏轼与辛弃疾开北宋豪放词派,苏轼又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生平事迹,为大众所熟知,是多方面的天才学者。由于苏轼书法超妙,意趣清新,故其画一经着笔,便入神品。据说由于他的...
苏轼早在26岁时即踏上仕途,长时间在宦海浮沉,反复地面临着人生抉择,尤其是在感到失落以及在政治上受挫,遭致贬窜之时。一是朝廷党争的存在,各派彼此掣肘,互相攻讦,争斗不休,使苏轼难以大展经纶。苏轼在带有神话色彩的奇想中触及了宇宙无穷与人...
一苏轼生活在十一至十二世纪之时,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思想成熟定型时期。苏轼出生于书香之家,其父和弟都是名冠一时、卓誉千古的文学家。更难能可贵的是,苏轼生活不求奢华,勤劳简朴,并能亲自参加具体的生产劳动,体察民生的艰辛。为了维持...
所以苏轼在书论中一再强调学书要“知其本末”,要造乎自然,知自然之理。苏轼在强调“知其本末”的基础上,还指出要知其法度,能通其意,然后才能出新意的道理。“然而一切优美的艺术又都令人有‘自然’之感。”
由此可见,苏轼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智慧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创作理论体系做出了独特贡献。概略地说,苏轼的作家修养论主要在生活修养、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三个层面的冲突与融合中展开。也就是说,不倦的追求应该是苏轼人生和文学的永恒主题。...
后人对苏轼的真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人们对苏轼的诗歌及其人格所表现出来的清旷豪放赞美不已。王先生没有详细论述苏轼的真率性格及其对文学的影响。虽然苏轼在历次党争中都是处于被排挤、受打击的处境,但苏轼并没有...
苏轼诗在这方面颇具代表性的,首推《百步洪二首》(其一)。除此以外,苏诗中的《石鼓歌》、《读孟效诗二首》与《瓶笙》也都是运用博喻较为成功之作。这两个比喻,又构成强烈的对比,使得艺术形象更为鲜明突出,给人以丰实美。此外,苏诗善于运用比喻叙事说理,使事理...
本文通过深入剖析苏轼的生平交游,揭示了他与陈季常、黄庭坚、秦观、米芾等人的深厚友谊。文章以苏轼的交往历程为线索,探讨了这些友谊背后的文化意蕴和历史价值,展现了苏轼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