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
然而,在北宋名家中,苏辙的诗可能是最少受人关注的。此后,历代的评家、选家也极少谈到苏辙诗。笔者以为,这是目前研究苏辙晚年诗的最好的起点。因此,从苏辙晚年诗的整体上看,它的特点异常鲜明,就是诗的世界的展开过程与生命延续...
苏辙与胞兄轼同登进士第。兄弟间诗文互砺,政治上相互支持。同王安石小有摩擦后辞官。熙宁十年二月苏辙被征诏为应天府判官,苏轼自密州调任徐州知州,途中相遇于澶濮间,辙遂与兄至徐州任所留住三月余。七月十七日,黄河于澶州决堤夺泗,徐州城下水深...
中国曲剧的“十三道韵辙”一:(中东辙)二:(一七辙)三:(言前辙)四:(灰堆辙)五:(由求辙)六:(人辰辙)七:(发花辙)八:(摇条辙)九:(怀来辙)十:(梭波辙)十一:(乜斜辙...
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余昔少年读书,窃(私下)尝怪(奇怪)颜子以(凭借)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忧虑),颜子不改(改变)其乐。然后知(明白)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俸禄)以自给者,良(的确)以(因为)其害于...
苏洵的好友张方平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给当朝大臣韩琦、欧阳修写了推荐信。这次东行历时了两个多月。苏轼兄弟顺利通过了礼部考试及复试,而且名列前茅。苏氏父子三人受到当朝大臣韩琦、欧阳修的推重。而三人文章也在京师得以盛传,名动一时。可以说在文治武功方面都受到世人的...
因为十三辙的七姑苏和八衣欺对应十八韵的十姑十一鱼通韵,合并就是十三辙。前后有别十三辙又称“十三道大辙”,指在北方说唱艺术中,韵母按照韵腹相同或相似的基本原则归纳出来的分类,目的是为了使诵说、演唱顺口、易于记忆,富有音乐美。三十功名尘与土,八...
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巢谷答应了,立即更换姓名,怀揣着银两步行去送给存宝的儿子,没有人知道这件事。存宝死后,巢谷逃避到江淮一带,等到被赦免才出来。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被抓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当时巢谷已经七十三岁了,身体瘦削而且多病,不再...
·小辙见十三辙。
三苏祠位于眉山市西南隅纱彀行内,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正殿、启贤堂、瑞莲亭为清康熙年间所建,近现代所建和修葺都以清代康熙四年的建筑为模式,使之成为一组典型的完整的四川清代古建筑群。正殿有苏洵、苏...
·合辙押韵歌曲、曲艺、戏曲的唱词或韵白中,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句子的相同字位,名为“押韵”。也有句中某字及句尾末一字同时押韵的,名“腰脚韵”。在北方民间,韵又叫做“辙”,“合辙”就是“押韵”。押韵的唱词,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吟诵或演唱时,音调和谐优美,...
十三辙对歌唱语言艺术的启示
近日得闲翻阅几种介绍宋词的文本,其中对苏轼《水调歌头》的解说,似都有不恰切不及意之嫌。笔者认为应入情入理理解苏轼情怀: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与...
在苏家,苏轼无疑是代表人物,在唐宋八大家中有实力争夺第一,而苏洵、苏辙在其中则不太出众。不过论对苏家团队崛起的贡献,苏洵是最大的。除了在家庭教育上称得上是天下父亲的典范,在自学成材上,苏洵也是后人的楷模。从苏...
拜读苏轼后裔苏泽民的专著《苏东坡在江苏》,笔者获益颇丰,不禁追溯起驰名遐迩、誉满文坛的诗仙。46年前,奉调入蜀,在峨眉山下、岷江之畔的眉山工作达20个春秋。在大量阅读谱牒、典籍和作笔记过程中,他形成整理、编撰《苏东坡在江苏》的理念和愿望...
苏洵作为北宋文坛巨匠,通过独特的家庭教育方式,培养出了苏轼、苏辙两位杰出儿子及“苏门四学士”等才华横溢的门生。苏洵注重身教重于言传,因材施教,强调修身养性,为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本文将带您走进苏洵的世界,探寻他如何在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