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诗别裁
器乐体裁《交响诗》简介
明李贽《水浒全书发凡》:“今别出心裁,不依旧样,或特标于目外,或叠彩于回中。”
这里裁诗话别离。那边应是望归期。人言心急马行迟。去雁无凭传锦字,春泥抵死污人衣。海棠过了有荼。[诗词]
清顾观光《武陵山人杂着杂说》:“敖继公释《仪礼》,屏弃古注,别出新裁,于经文有难通处,不以为衍文,即以为脱简。”
时贤明鉴裁,鉴裁信奇欤。识此希世宝,谓其僧区区。未冠已溢声,贤书上宸庭。不一而止足,竟压四海英。直入九华招隐遁,化工尤物殊不吝。文章光焰胜燃犀,远至牛渚{左火右属}无尽。归来纪事满缣帛,却屑米盐繁密讯。天公终不屈大器,称表直上几昼晋。倚伏之机真叵测,庖丁全牛...[诗词]
古筝谱【诀别诗】
近日与友人谈论起陶渊明与谢灵运、谢朓之诗的风格的异同,撩起思绪,心血来潮。他是晋代名臣谢玄之孙,受祖荫封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自谢灵运后,山水诗的创作逐渐兴盛,最后取代了玄言诗的统治地位,这与谢灵运的大力提倡是分不开的。出身东晋谢氏望族,与谢灵运同...
送别诗无论是叙友谊,还是叹离别;无论是记别,还是抒情,都不仅与诗人的个性特征有关,而且与时代精神密切相关。这种不同的心理反应,是长期文化积淀的结果。而前来送客的亲友也自然会怀有同样的心情。这首诗是李白初居安陆时所作。李白送孟浩然之广...
古典诗词中,离别之情常被诗人深情吟咏。本文通过解析经典诗词,探讨古人如何以诗意表达伤离别与盼重逢的复杂情感,展现其深刻的人生体悟与情感寄托。
虽然玉兰片和口蘑都是世间美味,但以前它们都是分别烹制或给其他菜做辅料的。
唐代诗人别称:1、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郑鹧鸪——唐代诗人郑谷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汉高祖非常聪明,马上表示歉意,仍然请陈平去完成任务,这也是高祖英明之处。而告归者来而归金,而前郎亡金者大惭,以此称为长者。从陈平和直不疑受皇帝赏识而官至高位、同被诋毁以及应对的方式来看,都十分相似。
《明诗别裁集》清?沈德潜卷一刘基基字伯温,青田人。元进士,洪武中以佐命功封诚意伯,后为胡惟庸毒死。正德中追谥文成。元季诗都尚辞华,文成独标高格,时欲追逐杜韩,故超然独胜,允为一代之冠。乐府高于古诗,古诗高于近体,五言近体又高于...[书籍]
元诗选本,自苏天爵《文类》诗以下,不及数家,或传或微。迨我朝顾太史广搜博采,秀野草堂所刻,号为极富。然意主于备一代之文献,虽稍已汰繁芜而存雅正,若乃别裁去取,精之又精,俾学者由是而之焉,循元诗盛轨,弗坠唐音,而溯源于《风》、《骚》、汉、魏,...[书籍]
论诗称扬乐天、东坡、放翁诸公。而明代如李、何、王、李,概挥斥之;馀如二袁、钟、谭,在不足比数之列。一时帖耳推服,百年以后,流风馀韵,犹足詟人也。生平著述,大约轻经籍而重内典,弃正史而取稗官,金银铜铁,不妨合为一炉。至六十以后,颓然自放矣。向尊之者,几谓上掩古人;而...[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