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
苏曼殊与李叔同的初交是在1907年的上海,两人同为南社成员。那时李叔同任《太平洋报》副刊主编,苏曼殊的小说《断鸿零雁记》就是在该报发表的。由此可见,李叔同的出家是受苏曼殊影响的。1918年6月,在苏曼殊死后的第...
变法失败后,李叔同为避“康梁同党”之嫌,南下上海。这期间,他与曾孝谷在日本创办了我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并参加《茶花女轶事》、《黑奴吁天录》的演出,成为当时出名的女角演员。1918年,李叔同披剃出家。这首歌可视为李...
洞箫初级演奏乐曲《送别》李叔同曲
李叔同的生母是旧家庭中地位低微的小妾,李曾不止一次对人提起“生母很苦”,直到出家多年后他一想到母亲还有余哀。其实是洋曲调与李叔同所撰词的巧妙的嫁接。《涉江》又是一例。《送别》这首歌曲中蕴含着不简单的文化因缘。船开行了,他从不...
李叔同(1880-1942)初名文涛,改名岸,又名广侯、成蹊,字惜霜,号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光绪二十七年(1901)就读于南洋公学经济科。公费留学日本。在上野美术专门学校习油画。加入同盟会。于东京组织春柳社,编演戏剧。归国后,任教浙江第一师...[人物]
李叔同(1880-1942)初名文涛,改名岸,又名广侯、成蹊,字惜霜,号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光绪二十七年(1901)就读于南洋公学经济科。公费留学日本。在上野美术专门学校习油画。加入同盟会。于东京组织春柳社,编演戏剧。归国后,任教浙江第一师...[人物]
我问母亲,是李叔和李婶又在打草绳吧。母亲说只有李叔一个人了,去年李婶走了,心脏病突发。儿女无奈妥协,一再规劝不要再辛劳,可是李叔和李婶呀,管不住自己的腿脚,踏上那台机器,转出来的还有一串串幸福的笑声。李$#...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
吾敬李息翁,独行行最苦。秃笔作真书,淡静前无古。并世论英雄,谁堪踵其武。稍微著形迹,披缁为僧侣。[诗词]
不同桃李混芳尘(打宋词)[猜谜语]
效力所及,盖有如此。又若法国,自万国大博览会以来,不惜财力、时间、劳力,以谋图画之进步,置图画教育视学官,以奖励图画,而法国遂为世界大美术国。其他若美、若日本,佥模范法国,其美术工艺亦日益进步。)此图画之效力关系于智育者也。之二者为近今日本最普通之名称。流派颇繁,姑不具论。竹茎...
叔叔一只眼,百事都爱管(打字一)[猜谜语]
林同叔,哲宗绍圣中知增城县(民国《增城县志》卷一三)。苏轼曾称之为奇士(《苏轼文集》卷五八《与欧阳知晦》)。今录诗四首。[人物]
宋·吕渭老《水调歌头·陈性孺不相见十年》词:“闻道山阴回棹,相去都无百里,李郭可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