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
梁启超,在晚清动荡时期,以其卓越的思想和行动,成为变革和教育革新的领军人物。他在百日维新期间提出了前瞻性的教育改革措施,尽管因种种阻力未能完全实现,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教育理念不仅推动了近代中国教育制度的变革,也为今日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灵感和指导...
秦风号长杨,白日忽西匿。南山不可居,啾啾鸣大特。狂走上城隅,城隅无栖翼。中原竟赤地,幽人求未得。昔我行东越,道至溪知穷。洒酒思共和,共和在海东。谁令诵诗礼,发蒙成奇功。今我行江汉,候骑盈山邱。借问杖节谁,云是刘荆州。绝甘厉朝贤,木瓜为尔酬。至竟盘盂书,文采欢田侯。去去不复顾,迷阳...[诗词]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长期以来,学术界多侧重于研究梁启超的政治、历史和哲学思想。因此,他在鼓吹其变法主张的同时,积极宣传新的价值观念和伦理思想,并以“新民说”为中心,初步提出了自己的伦理思想。世界只是由事实所构成,它并不包含价值。甲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乙可能会认为不但毫无价值,而...
提到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不能不提他的另一部清代学术史著作,撰成于1920年的《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延续了《清代学术概论》的思路,从“时代思潮”、“复古求解放”等理念入手,在哲学和思想层面进一步展开剖析,可称《概论》的姊妹篇。《概论...
一百年前,梁启超和严复有过一场有关文风的公开辩论。严复的文风复古态度,是既明确又坚定,他自然不会接受梁启超的批评。这句话,似乎是说严复译书是“为藏山不朽之名誉”而不是“将以播文明思想于国民”了。对梁氏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依据史...
据了解,该剧此轮巡演地包括天津、河北、上海和北京等地,基本涵括了当年康有为与梁启超在中国大地上的活动足迹。整个巡演将于5月24日结束,共有22场的演出,其中包括清华大学2场的演出。随后参加了第12届广东省艺术节,一举夺得了包括优秀剧目一等奖、优秀表演奖、优秀编剧奖...
不见佞人三日了,不知为佞去何方。春光如此不游赏,终日栖栖为底忙。[诗词]
梁先生文章堪称“国首”,研究堪称“国学”。但就是梁先生自称的“小玩意儿”,却和梁先生好像有一种不解之缘。先是梁先生在戊戌变法前夕,到武昌讲学期间,拜访坐镇武昌的湖广总督张之洞。由于双方地位、名望、年龄之悬殊,即使打成平手,梁先生也是赢家。#$...
有人雄起琉璃海,兽魄蛙魂龙所徒。天发杀机蛇起陆,羔方婚礼鬼盈车。南朝文酒韬乾战,西婉山川失宝书。君自为繁我为简,白云归去帝之居。[诗词]
杨启超,男,豫剧生角。人称“小红脸王”。生于山东曹县,为唐玉成先生的徒弟和义子。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汉族,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曾倡导文...[人物]
梁启雄(1900~1965),古典文学家、哲学史家。字述任,出生于澳门,是梁启超的异母兄弟。是近现代著名的哲学史家。曾任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65年,因病在北京逝世。中国古典文学家、哲学史家
梁慧超,男,京剧武生。
《梁启超文集》作者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斗士,大政治家,大文豪,大学者,本世纪最大的悲剧人物。他一生著述一千四百万字,融汇中西,出入经史,显示了“百科全书”的气派。他的文章,挟雷生电,恣肆汪洋,当时“一纸负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慈禧太后读后愤而痛...[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