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
欧阳询·传授诀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重轻,凝思静虑。当审字势,四面停均,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被正。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当枯形,复不可肥,肥即质浊。细详缓临,自然备体,此是最要妙处。贞观六年七月十二日...
欧阳询·八诀丶[点]如高峰之坠石。L[竖弯钩]似长空之初月。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分间布白,勿令偏侧。墨淡则伤神彩,绝浓必滞锋毫。肥则为钝,瘦则露骨,勿使伤于软弱,不须怒降为奇。四面停匀,八边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欹正。筋骨精...
欧阳询·三十六法排叠:字欲其排叠疏密停匀,不可或阔或狭,如“壽”、“藁”、“畫”、“竇”、“筆”、“麗”、“羸”、“爨”之字,“系”旁、“言”旁之类,《八诀》所谓“分间布白\",又曰“调匀点画”是也。高宗《唱法》所谓“堆垛”亦是也。避就:避密就疏,避险就易,避远就近...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
这一责任不应由欧阳询来负,而应由历代封建统治者来负。从此,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这五种字体,也成为书法的五种典型。因此凡有法度之书,皆可称为“楷书”。这一改变,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最为重要的标志之一,也成为后世人们写楷书的基本样式。从这一点上来说,他的...
欧阳询(557一641),字信本,由隋入唐,官至太子率更令,世称欧阳率更,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书法学王羲之,得其神髓,凝重险劲,人称欧体,为唐初四大家之一,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他的儿子欧阳通亦...
欧阳询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土,封渤海县男。博览古今,书则八体尽能,尤工正、行书。初学王羲之、王献之,吸收汉隶和魏晋以来楷法,别创新意,笔力险劲、瘦硬,意态精密俊逸,自成“...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之一。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代表作...[人物]
今属公子吐论,通幽洞微,过钟、张之门,入羲、献之室,重光前哲,垂裕后昆。中心藏之,盖棺乃止。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土,封渤海县男。博览古今,书则八体尽能,尤工正、行书。初学王羲之、王献之,吸收汉隶和魏晋以来楷法,别创新意,笔力险劲、瘦硬,意态精密俊逸,自成“欧体”,于后世影...[人物]
岁(打欧阳修诗句)[猜谜语]
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与虞世南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
欧阳中石为戏剧事业、特别是为京剧“奚派”艺术的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尽心尽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没想到从屋里走出一人,对他大加赞赏,并当场收他为徒。欧阳中石协助奚啸伯工作多年,为“奚派”艺术的完善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可以这么说,奚啸伯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书法...
欧阳予倩,男,京剧旦角、剧作家。原名欧阳立袁,号南杰,艺名莲笙、兰客,笔名春柳、桃花不疑庵主,湖南浏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