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
然而,在北宋名家中,苏辙的诗可能是最少受人关注的。此后,历代的评家、选家也极少谈到苏辙诗。笔者以为,这是目前研究苏辙晚年诗的最好的起点。因此,从苏辙晚年诗的整体上看,它的特点异常鲜明,就是诗的世界的展开过程与生命延续...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充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任制置...
苏辙与胞兄轼同登进士第。兄弟间诗文互砺,政治上相互支持。同王安石小有摩擦后辞官。熙宁十年二月苏辙被征诏为应天府判官,苏轼自密州调任徐州知州,途中相遇于澶濮间,辙遂与兄至徐州任所留住三月余。七月十七日,黄河于澶州决堤夺泗,徐州城下水深...
中国曲剧的“十三道韵辙”一:(中东辙)二:(一七辙)三:(言前辙)四:(灰堆辙)五:(由求辙)六:(人辰辙)七:(发花辙)八:(摇条辙)九:(怀来辙)十:(梭波辙)十一:(乜斜辙...
苏辙(1039-1112),字子由,苏洵三子,眉州眉山人。嘉祐二年与兄苏轼同举进士。神宗时,反对王安石行新法。哲宗时,官累翰林学士、门下侍郎。徽宗时辞官,筑室许州,号颖滨遗老。文章与苏轼齐名。有《春秋传》、《栾城集》等。善书法,风格似其兄。传世墨迹有...[人物]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人物]
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余昔少年读书,窃(私下)尝怪(奇怪)颜子以(凭借)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忧虑),颜子不改(改变)其乐。然后知(明白)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俸禄)以自给者,良(的确)以(因为)其害于...
宦辙驰驱尘满襟,解鞍呼酒小登临。天垂碧处秋江净,山弄紫时西日沉。韩记合还渠老手,王诗似不要新吟。撑天拄地吾儒事,过耳飞禽空好音。[诗词]
苏洵的好友张方平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给当朝大臣韩琦、欧阳修写了推荐信。这次东行历时了两个多月。苏轼兄弟顺利通过了礼部考试及复试,而且名列前茅。苏氏父子三人受到当朝大臣韩琦、欧阳修的推重。而三人文章也在京师得以盛传,名动一时。可以说在文治武功方面都受到世人的...
因为十三辙的七姑苏和八衣欺对应十八韵的十姑十一鱼通韵,合并就是十三辙。前后有别十三辙又称“十三道大辙”,指在北方说唱艺术中,韵母按照韵腹相同或相似的基本原则归纳出来的分类,目的是为了使诵说、演唱顺口、易于记忆,富有音乐美。三十功名尘与土,八...
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巢谷答应了,立即更换姓名,怀揣着银两步行去送给存宝的儿子,没有人知道这件事。存宝死后,巢谷逃避到江淮一带,等到被赦免才出来。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被抓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当时巢谷已经七十三岁了,身体瘦削而且多病,不再...
智者不蹈覆辙(前骊单珠)[猜谜语]
·小辙见十三辙。
智者不蹈复辙(明人·探骊格)[猜谜语]
我见其辙乱旗靡(河北地名)[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