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
钱谦益,明清之际著名的文学家、学者,其诗文创作与文学主张对明朱清初的文坛产生了较大影响。“二诗”是指此诗及《赠李十五丈别》,钱谦益认为它们真实地反映了裴冕等人的事迹,故可称之为“诗史”。五代以来,杜诗即诗史成为许多士人的共识。唐史有...
钱谦益(1582年—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今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奚浦)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一甲三名进士。钱谦益...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人物]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
《清史稿柴潮生传》:“君咨臣儆,治世之休风,益谦亏盈,检身之至理。”
明·沈采《千金记·延访》:“谦受益,满招损。”
《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当时虽有接纳宋诗的呼唤,但难以形成趋势。以沉潜深厚改变浮薄肤浅,以性情为本取代唯务格调,从而形成宏衍阔大的气局,使诗歌创作具有多元组合的美质。当然这一“势”,既是循环往复、剥复代序的诗坛风会的内在规律性,同时也是清代诗人的审美心理结构的能动支配。“前宋文章配两周,盛时诗律更无俦”...
把钱用在公益事业上(打一农副产品名)[猜谜语]
谦受益,满招损。[国学语录]
“满招损,谦受益。”[国学语录]
先生胡不仕,高卧在林泉。忧国能先见,无人肯荐贤。月明新冢上,橘熟旧庐前。所著书成箧,多应后世传。[诗词]
由赫山区花鼓戏剧团排演的大型廉政花鼓戏《一钱太守》于5月8日晚8时在益阳大剧院拉开全市巡演的帷幕。市区五大家领导出席巡演首映式并观看了演出。赫山区花鼓戏剧团排演的大型廉政花鼓戏《一钱太守》,是一部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的经典剧目,自演出以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
赵之谦,有又铁三、益甫、冷君、无闷等别号,会稽人,是晚清杰出的艺术家。赵之谦是一位非常富有才情的文人篆刻大师,他的艺术才华很全面。赵之谦的篆刻初学浙派,进而对秦汉玺印、宋元朱文、皖派篆刻均有深邃的研究。他从邓石如使用各种篆文刻印受到启发,将秦权诏版...
钱孙爱,字孺饴,清代常熟(今江苏常熟)人。是钱谦益之子。著有《钱氏家变录》。钱谦益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