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
远在美国的胡适把西方医生的最后诊断结果写信告知陈寅恪。没有人可以了解,失明对于陈寅恪是一种怎样的毁灭,因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泄漏内心的痛楚。《论再生缘》完成了,但无法正式出版,陈寅恪只能请人用蜡版刻印,...
作为一个文化大师,陈寅恪是国民党政府抢运学人计划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然而,飞机、金钱、房子都没有能使陈寅恪离开大陆。陶铸认为这是陈寅恪“爱国”的表现。晚年的陈寅恪,不仅承受着失明膑足的痛...
后因章太炎不就,而由吴宓推荐,改聘陈寅恪。校长因陈寅恪一无学位,二无论著欲加拒绝。但陈垣在1938年继续聘启功为国文系讲师,从而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就叫兴之所至,兴尽而返,毕竟学位在某种程度上会限制天性的发挥,分散大师的...
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鹤寿,江西省义宁县(今九江市修水县)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陈宝箴之孙、陈三立次子。陈寅恪自少受家学熏陶,广泛阅读经史。早年赴欧洲留学,先后在德国...
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先后任职...[人物]
陈方恪(1891年12月5日—1966年1月3日),字彦通,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胞弟。1891年在祖父陈宝箴于武昌的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出生。幼承家学,受祖父学风浸润,得其父文脉,又先后师从陈伯弢、王景沂、陶鹏保、王...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人物]
陈登恪(1897.2.12~1974.11.18),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武汉大学中文系“五老”之一(“五老”分别为刘永济、刘博平、徐天闵、席鲁思、黄焯,徐天闵逝世后由陈登恪替代)。古典文学研究专家
陈隆恪(1888-1956),字彦龢。诗人,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散原次子,陈师曾二弟。当代诗人
寅吃卯粮[歇后语]
曹寅所撰戏曲,除《北红拂记》及《续琵琶记》外,还有《太平乐事》杂剧。卷首有洪昇序文,作于康熙四十二年癸未腊月。又曹寅自序,朱彝尊评语,第八、九、十出后各有题记。由于作者署名“柳山居士”,过去在论述曹寅剧作时未予涉及。
岭海永别岂前知,风义夙钦起远思。昔日比邻交似水,今宵寻梦难为词。才华盖世孤呻托,岁月著书老隐迟。失却光明观自在,色空澈悟独吟诗。[诗词]
陈寅,字靖共,大兴人。有《主一堂集》。[人物]
陈隆恪1888-1956,字彦和,又作彦和,江西义宁人。陈三立次子,光绪三十年甲辰(一九零四),与陈寅恪一起考取官费留日,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财商系。先后任南浔铁路局局长、汉口电讯局主任、九江税务局主任、江西财政厅科长、秘书、南昌邮政储蓄会...[人物]
文学成就唐寅诗文以才情取胜。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诗作有《百忍歌》、《上吴天官书》、《江南四季歌》、《桃花庵歌》、《一年歌》、《闲中歌》等六百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