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
王安石做了宰相以后,提出的一件件改革措施,司马光没有一件不反对。有一次,司马光向宋神宗提出要求取消青苗法,同时,以老朋友的资格,写了一封信,责备王安石侵犯其他官员的职权,惹是生非,搜刮财富,还拒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最后,他辞去朝廷职务,离开京城,到了...
其著作主要有《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另有《司马文正公集》八十卷。司马光词作鉴赏司马光不以词作著名。这说明,司马光并非假道学,而能表达真率的感情。其所以能轻易地进入仙境,正表示有某种因缘使然。这两句流露出初入仙境时一种意外的...
眼光光[歇后语]
晋·陆机《百年歌》之二:“光车骏马游都城,高谈雅步何盈盈。”
马光,东汉开国名臣马援之子,因外戚的缘故屡升迁,后马氏失势,上交官印,和帝时又任太仆,受窦宪之事的牵连免职就国,被窦宪家奴诬陷,自杀。东汉开国大将马援之子,许侯
马光裘,字少波,奉贤人。诸生。有《长笛书楼集》。[人物]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朱熹编辑的《三朝名臣言行录》)[诗词]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
光棍打光棍[歇后语]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人物]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仁宗宝元初(1038)中进士甲科,除奉礼郎。仁宗末(1036),迁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英宗时(1046-1067),进龙图阁直学士。治平三年,以所撰《通志》八卷进献,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续其书,神宗名之曰《...[人物]
笛子名曲[草原巡逻兵&曾永清、马光陆曲]
马光祖(约1201年-1269年),字华父,一字实夫,号裕斋,又号桂山,婺州金华(今浙江省金华市)人。南宋名臣。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进士,调新喻(今江西新余)主簿。累迁司农卿、淮西总领兼权江东转运使。宝祐二年(1254年),知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宝祐三年(1255年),知建...
马光赞(920年-953年),字保图,马楚恭孝王马希萼长子。马楚恭孝王马希萼长子
相传,司马光好茗饮。苏东坡和司马光所带的茶成色均好,但因苏东坡自携隔年雪水泡茶,水质好,茶味纯,于是占了上风。”苏东坡不慌不忙,高睨而答:“二物之质诚然矣,然亦有同者。”话毕,众人皆服。这便是广传于文坛和茶界的“墨茶之辩”。其虽为文人逸事,但却是文人们“最精致的心灵的证明”。“墨茶之辩”中司马光、苏东坡一问一答中充溢着人生哲理,也意蕴着智慧的启迪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