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火狗,源自蓝田瑶族对狗的崇拜。蓝田瑶乡世代与狗和睦相处,相传瑶族峒主年幼丧母,其父用母狗奶水把他养大。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里村寨举行舞火狗活动,据当地老人讲,舞火狗至少已有三百年历史。舞火狗既是蓝田瑶族一种祭祀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礼仪,每个瑶族少...
首先对上述传说提出怀疑的是北京大学游国恩先生,他在西南联大期间专门对火把节进行调查研究后认为上述传说皆不可信。有人认为叶榆酋曼阿娜为汉将郭世忠所杀可能是影射汉将军郭昌出兵西南夷地区的军事行动。然而阿南传说从记载中来看起于明清之际,当时的地方文人根据民间的一些老百姓...
凡13岁至60岁的男女老少全部参加,家在外村的儿媳妇不让参加,原因是火把节主要是接五谷神,要是“外村人”参加了,会把五谷神接到外村去。祷告结束后,会首鸣起身炮三声。神坛设好,由会首或族长宣布祭天神、安山神、敬五谷神开始,男的跪拜,女的不跪,回避一边。祭祀结束后,会首对...
最常见的是那种一元钱一只的打火机,随处可以买到,外表毫无个性。因此我们可以猜测,常用这种打火机的人往往是不拘小节的人,他们讲究实用,相当务实。另一种人则对情调非常敏感。他们的手头经常有一只精致漂亮的名牌打火机,勿庸赘言,这是他们的爱物,也是外人窥视...
“砍火星”和“踩山坪”,它们具有喜庆欢乐的共同特点,却又有各自不同的内容,“砍火星节”突出了苗族对鬼神的祭祀、祈求,反映出其浓厚的巫术色彩。在以往的年代里,苗族聚居山林,其住宅又多为木屋草棚,常因雷击或人们用火不慎引起火灾,苗族先民们迷信是...
库扎是拉枯语音译,为度年的意思,是云南省西南山区拉祜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傣历三月或四月初举行,节期四、五天。晚上,青年们先到各家门前放枪、泼水,以示提醒炔到寨中广场。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拉祜族过火把节。当日,人们要点着火把到田间地里举行叫谷魂仪...
可是后来,拉祜人民崇敬的札努札别终于被厄沙施用法术害死了,他死的那天,正是六月二十四,拉祜人民立即燃起无数火把,表示悼念。此后,每年一到这一天,就要点火把,代代相传,形成了拉祜传统的“火把节”。
火圈舞是白马人庆贺节日最常见的舞蹈,用独特形式把迥然不同的两个自然物“火”与“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凑的柴堆放在场中,随后点燃篝火,全村男女老少欢跳火圈舞,唱酒歌。据陇南市文化局研究人员考证,火圈舞的唱词...
从此,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天,就成为彝族点火把、除恶灭害,共庆丰收的盛大的传统节日。
鄂温克语称春节为“阿涅”,是鄂温克族最盛大的节日。从这天以后,各家都准备过春节了,包饺子冻上,炸果子,蒸豆包,烤山丁子或稠李子馅的面包,准备各种乳制食品,购买糖果、点心、酒类等过年用的物品。然后到院外跪拜篝火,向篝火投放食品...
人们认为火是圣洁的,公正的,有力量的。天王闻讯后勃然大怒,撒下千千万万条天虫,意欲吃尽庄稼,将人类毁灭。三天三夜的火攻烧死了成千上万条天虫,终于保住了庄稼。邓映诏的妻子慈善夫人恐其中有鬼,劝丈夫不要前往。果然不出所料,当晚蒙舍烧了松明楼,五诏国王均被大火烧...
“大火”(心宿二)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在农历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说的就是大火星的退隐。在“内火”时节,要按迎火的仪式举行相应的退火仪式。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
祭拜之后,姑娘们列队来到坪地开始表演舞火狗,少女们围着坪地边舞边唱。年长的妇女在姑娘们身体的这些部位点上香火,列队先向村中的峒主爷和祖先叩拜,然后舞蹈。青年男子只在一旁燃放鞭炮。按当地习俗,姑娘必须参加三次以上的舞火狗活动,才能结婚。
一会儿后,汉官得意忘形地进“洞房”时,才看见已燃起了熊熊烈火,阿诗阿娜已投身火海殉节了。彝人们为了永远纪念这位坚贞不屈,宁死殉情的彝家姑娘,每年到了六月二十四日就杀牛宰羊、烧鸡祭奠阿诗阿娜不死的灵魂。
节庆期间,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仪式和游乐方式。彝语支民族火把节的传说从侧面反映了火把节在这些民族中的影响,有些传说与彝族火把节的传说同源异流,有些则具有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