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句式对后世诗、词的最大贡献在于提供了奇言句,尤其是三、七言句。愿为星与汉,光影共徘徊。悲且伤,参差泪成行。与汉代的杂言乐府诗相比,《宛转歌》更具句法变化的灵活性和一唱三叹的流转之美。楚辞以三、七言为主体的奇言...
《诗经》和《楚辞》分别作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在修辞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两位学者的统计虽然有些出入,但《诗经》以四言句为主是无可争议的事实。有时单音节词不符合这个需要,为达到两音节一停顿的效果,《诗经》采用了凑足音节的词汇形式。这些语言成...
古筝谱【散楚辞】五线谱
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进王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遵守与秦王的约定,如期赴会,但是一到秦国,他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
发达而又独具特色的楚文化是楚辞产生的土壤。《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诗》、《骚》并称,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与楚国国君同姓熊,系楚武王子瑕后裔,瑕原食采邑于屈,因以为氏,故称屈原。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
屈原及其开创的楚辞,在中国历史、文学史上有着独特而深远的影响。再指出楚辞是《诗经》出现之后最伟大的“奇文”,进一步认同屈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骚文学多抒发悲怨之情,故其曰“源出于《楚辞》”。可见,钟嵘更重视自然景物引发人们的诗...
三年前,喜欢楚剧的肖家伟,就是在武东街的一次戏迷演出上,正式登台的。肖家伟细腻的唱腔、轻盈的动作,让不少中老年戏迷成了他的忠实粉丝。为演花旦辞去工作虽说只演了三年戏,但肖家伟与楚剧结缘,却是打小就开始的。肖家伟说,辞了工作,以后就得全靠自己打拼了。
而建忠兄的《楚辞考论》是建立在对研究对象的深入研究基础之上的,因而,其立论有坚实的理论与不争的事实支撑,令人信服。运用这种“同步进行”的研究方法来进行楚辞研究,当为建忠兄首创,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受到了学术界的充分肯定。《楚辞》中的黄...
《宋史》本传称他“尤精《楚辞》,论集屈、宋以来赋咏为《变离骚》等三书。”宋陈造认为三书可能作于晁补之学力既定之后。王逸作《楚辞章句》,另于篇末加《九思》一编,为十七卷,其编次也不得而知。这是在中国楚辞学史上首次对屈原...
在《文心雕龙札记》中,“章句”论是其他篇目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朴学家重视语言文字的特点,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的作品提供了一个视角。本文对黄侃先生的《文心雕龙札记》“章句”篇的思想从三个方面进行解读阐释,以期求教于前辈和专家。明确指出“章”“...
两人皆指出谢灵运诗歌运用《楚辞》典故的事实。丹丘指仙人所居之地。其中“娥皇”传说是尧之女舜之妃子。这里实指娥皇、女英两人,因受字数限制,故举偏以概全。二人死于湘江一带,成为湘水之神,称湘君。陈祚明明确指出其诗歌师法《楚辞》景物描写。看来谢灵运的美人...
在语音修辞方面,刘勰没有沿习名人沈约的“八病说”,而着重提出了“飞沉”问题、“双声叠韵”问题。足见刘勰不但非常重视而且准确把握了汉字汉语的语音特点,对语音修辞在理论上作出了可贵贡献。在语汇修辞方面,刘勰提倡慎重遴选词语。语法修辞部分,刘勰在《章...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司马迁判定屈原为可信,上官为不可信,完全是着眼于其文章的主题建构和谋篇需要,而与具体史实无关。
游先生提出“是摄提格本又可称摄提”这一判断有两个根据。高诱此语形式上与《尔雅》“太岁在寅曰摄提格”一语相似,而本质上有差异。因此,只有联系《淮南子》原文及有关背景方可确定。很明显,此处“摄提”与“镇星”等,是并列同等关系,通为星宿名称,而非纪岁。胡文英则认为轩辕“以帝王尊严,不得...
文中运用连珠修辞,使得句式形式整齐、上下圆合、气势飞动,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像这样的承接句,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有如“连珠”,这种修辞就叫“连珠”,又称顶针、蝉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