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书名《道德经》,也是从汉代开始逐渐形成的。从《汉书·艺文志》著录《老子邻氏经传》、《老子傅氏经说》、《老子徐氏经说》、《刘向说老子》四部书的情况来看,已有《老子...
《老子道德经》卷,元,鲜于枢书,纸本,楷书,纵26.7cm,横642.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卷书法节录老子《道德经》卷,从“天长地久”写起,末书“老子道德經卷上”,共211行,因缺下半部分,所以...
因而,由老子《道德经》来看“易经”与新儒学的伦理中心思想之仁与义,应有其一番新意义。可见仁是指人际的伦理关系。四为道德规范,常与道、仁、礼连用。此意显然也可与“社会伦理共识及社会福利共识”合流。以“道”为基础的“大仁...
由此可见,以老子为代表的伏羲黄老学说,才是真正的辩证法之父。几百年来,《道德经》的西文译本总数近500种,涉及17种欧洲文字。在译成外国文字的世界文化名著发行量上,《圣经》排第一,《道德经》高居第二,由此可见老子及...
在古代,儒家伦理独立承担着培植中国人道德意识的使命。今天,儒家道德已逐渐淡出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并在系统地反思清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重塑中国人的道德世界。他经常将君子与小人对举,以表明自己的价值倾向和道德追...
由此可见,老子并不是像有些学者所指责的那样笼而统之地反对一切战争。老子这种反剥削、反压迫和谴责统治者的言论,乃是追求社会和谐进步的一种表现。在《道德经》中,老子要求统治者一定要像“天之道”那样公平合理地办事。
孟子的道德教育学说与其德治思想密切相联。孟子认为人君治民,重点不外乎两端,一为民生,二为教育。孟子认为,为了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应该多从他人的言行来比照自己,严于律己,多做反省,以不断完善自身的德性。在孟...
“人道无为”是春秋道家保证“视素保朴,少私寡欲”治国方略得以实行的思想路线。“德”、“行”并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因此,圣人守持无为之道而事事,对百姓不是用言语进行说教,而实施以德感化使其效法。圣人以没有贪欲为其所欲,不以稀有...
庄子把生死、利害都置于品德之外,认为生死、利害均是品德以外的东西,“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庄子认为,为人子女,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都要使父母安心舒适的生活,“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品德高尚的人应志趣高洁而不俗。惠...
导言在中国的文化宝库中,有一部独特的国学典籍——《道德经》。这是一部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生哲理和道德修养的经典之作,它的作者老子,以其深远而独特的思想,影响了无数的读者。本文将对《道德经》进行深入的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
老子同时提出“有”和“无”的概念,指出“有”和“无”统一于“玄”。同时,也表明“道”是唯一的、绝对无二的。他认为,战争往往给老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害。他指出用兵只要达到目的即可,达到目的后,也不要宣耀自己的武力,因为战争是违道之举。他...
在最近刚刚闭幕的国际《道德经》论坛上,这些古已有之的说法差不多都有所反映。显然,《道德经》的玄妙是无法尽述的。对《道德经》最常见的误解是认为其作者主张无所事事,不负责任,逃避现实,只求个人自在。《道德经》中充满对人类...
老子强调“道”不可言,“天下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一切生命的根基。”这段话使我们体悟老子之道但却又使我们产生偏见之举,更何况把道弄得玄之又玄,望世人能明之。自然境界是老子所推...
《道德经》就是道祖仰观俯察而建立的一套广大精微、系统完整,首尾一贯之哲学。道祖首先提出“道”与“名”,“无”与“有”的关键名辞,是连串贯通全书八十一章脉络的线索。“无”与“有”两者同源一体,互相融贯存在,从无间断。人为物首,是宇宙唯一之体#$...
在定州竹简《文子》中就已经有了可以证明这种“儒道相谋”关系的蛛丝马迹。本文通过对竹简《文子》中“道”与“德”两个重要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的分析,认为“德”是早期儒道之间相互联系的结合点。在竹简《文子》中,出现次数最多的...